不学的话,你会打的跟那什么似的
怎么打辩论
辩题分类
- 政策辩
- 必须得从这四部一步一步拆, 不能跳步
- 需求性(这个问题需要被解决而且不会自愈)
- 根属性(必须被某方解决)
- 解决力(正方提出的方法有解决效益)
- 损益比
- 必须得从这四部一步一步拆, 不能跳步
- 价值辩
- 事实辩
辩论的准备 以立论为重点
1. 准备解题 定义
- 10分左右 记录第一时间的想法 跳出预设立场
- 资料收集
- 百度 谷歌
- 政府报告 权威媒体 善用精确搜索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 b站视频 自媒体解读 过去的辩论视频等
- 小红书 知乎 寻找例子 场景化碎片化生活化的解读 引用最好表原文出处 方便后续找
- 知网论文
- 百度 谷歌
- 解题 定义
- 拆解题目的关键词 切入点 比如城市和农村谁更孤独 从城乡发展/个人感受切入 立场思考也会不同
- 要对讨论环境做切割
- 定义
- 内涵
- 词典里怎么讲的 可以引用
- 外沿
- 归纳 往外延伸 比如 说贫穷 多少算贫穷
- 公平性
- 定义是中性的留下辩论空间最好
- 如果有偏向 一定要给出合理的理由
- 定义越偏 立场越难守住 重要的是说服力
- 内涵
- 解题 –定义切割
- 范围切割 讨论范围内
- 定义的切割 合理的解释定义 比如偶像真的一定有狂热粉丝吗
2. 论点判准价值
- 论点
- 内部融洽
- 比如说怎么在保证政策好用的基本上不滥用
- 要符合常识或者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 内部融洽
- 论证义务
- 不能大包大揽(就是只留好的切割坏的) 要留论证空间
- 举证责任
- 谁违反大众认知谁举证 例子 实例 逻辑 数据等
- 谁提出谁举证 比如哲学家说的话 你要先解释说明
- 论证过程 数据例子学理在精不在多
- 数据
- 数据的阐释非常关键 前因后果 怎么来的
- 包括调查方法和调查样本 (强调数据的范围)
- 例子
- 情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 但是无法解决宏观的大问题 因为具体的事情可能缺乏代表性)
- 例子最好的用法是用来证伪
- 学理
- 心理学机理 补充说明数据 观点等
- 数据
- 标准
- 标准导向价值 核心思想
- 所以价值和标准要统一
3. 设计架构
- 论证架构上
- 搏斗型
- 不断去推翻对面的论,可能你最终你自己的论它也收到了很大的挑战。
- 就对方说得不好的一点都没成立,哪怕我说这个东西好,可能就非常微不足道,一个小点的东西,但是我最终比对方还事情还那么一点点东西,凭那一点点我就可以影响比赛。
- 跑步型
- 就不管对面讲什么,你就跑不下,一直跑下去,就不要管,就一直推到不管对面讲什么,就不断地去把你自己论给推下去。这场比赛你如果你的最终,你的论,你把它推完了, 就好
- 推导出的最终价值的现实意义和思考性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 做论的展延 拓展论证义务 比如说从xx是恶吗转到什么是恶, 什么导致了恶
- 立论上
- 逻辑链可以很短 很易证 “地板论” 防守的宽广性就会不够强 可以通过中间多找例子数据等
- 论证比较正常 复杂的 主要就是比较导向的价值的现实性和深度
4. 攻防 战场问题
- 攻 质询的方式 写一个从这个结构出发的质询稿 四个人一起写自由辩稿 核心在于让对手说出你想要的话
- 摸
- 搞清楚对方讨论的事情
- 打
- 第一个就是你去找他逻辑里面有没有什么逻辑漏洞 例子数据
- 第二种从例子出发说明对方你这个例子他其实并不能证明他你想要推倒这个逻辑列,就是你这个例子对这个逻辑链这边他是不适用的
- 结
- 落脚点 双方共识 对方没总结到的 我的独到观点
- 摸
- 接受质询(反驳)
- 三种方式
- 削弱
- 拉平
- 对抗
- 削弱
- 当我们在讨论xx我们在讨论什么
- 重要的不是xx而是xx
- 拉平(对他们找到的价值进行反驳)
- 对抗(反驳 找例子 找数据), 比起找价值会弱很多
- 三种方式
- 多层归因
- 多找方向让论证更详实
- 多角度思考
- 思想上不能绕进去 坚定防守回归理论
- 思考意识
- 不要天然认为什么是成立的 要敢于去质疑常识
- 结辩
- 落脚点是价值
- 要先总结战场划分 给大家留下更多记忆点
- 价值倡导 也可以进行和对方的比较
- 警惕精英的傲慢 打开视角
- 价值–原议题
- 公平正义与社会效益
- 个人与集体
- 感性与理性
- 男性与女性
5. 赛前准备
- 模拟赛
三段论(逻辑学基础)
范畴 AEIO的命题分类方式
范畴AEIO是传统逻辑学中对命题的一种分类方式,它包括四种基本的命题类型:
1. **A命题**(全称肯定命题):表示“所有S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的所有成员都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2. **E命题**(全称否定命题):表示“所有S不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的所有成员都不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所有的气体都不是液体”。
3. **I命题**(特称肯定命题):表示“有的S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中至少有一个成员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有的鸟类是会飞的”。
4. **O命题**(特称否定命题):表示“有的S不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中至少有一个成员不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有的鸟类是不会飞的”。
这四种命题类型是构建逻辑推理和三段论的基础。在逻辑学中,通过这些命题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有效的推理形式。例如,从“所有S是P”和“有的S是Q”可以推出“有的P是Q”,但这种推理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需要遵循特定的逻辑规则。
判断三段论正误
要判断一个三段论是否正确,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
1. **项的数量**: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必须恰好包含三个不同的项。
2. **中项的周延性**:中项在前提中至少有一次是周延的(即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3. **前提的形式**:三段论的有效性取决于前提的形式是否符合有效的逻辑结构。
4. **结论的形式**:结论必须遵循从前提中得出的有效逻辑形式。
5. **避免非法形式**:必须避免一些逻辑上不允许的形式,比如“四项错误”(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项)。
6. **避免歧义**:项必须在整个推理过程中保持相同的意义。
7. **避免倒置**:中项不能同时作为两个前提的主项或谓项。
8. **避免无分配**:如果一个项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它在结论中也不能是周延的。
一个三段论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每个前提和结论都是一个标准形式的命题(A、E、I、O)。例如:
- **大前提**:所有M是P(A型命题)
- **小前提**:所有S是M(I型命题)
- **结论**:所有S是P(A型命题)
- 一个例子
结婚不用读书 女孩子要结婚 女孩子不要读书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证伪这个三段论,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识别三段论的组成部分:
- 大前提:结婚不用读书。
- 小前提:女孩子要结婚。
- 结论:女孩子不要读书。
- 分析前提的有效性:
- 大前提“结婚不用读书”是一个错误的全称命题,因为它假设了所有结婚的人都不需要读书,这显然是不准确的。结婚是一个法律和社会的契约,而读书是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 检查中项的周延性:
- 在这个三段论中,“结婚”作为中项,但在大前提中并不是周延的,因为它没有涵盖所有结婚的人。大前提只是一个错误的假设,而不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 检查形式的有效性:
- 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所有A非B,所有C是A,所以所有C非B。
- 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形式,因为它从一个错误的全称命题(大前提)出发,试图推导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 分析结论的合理性:
- 结论“女孩子不要读书”是基于错误的前提得出的,即使女孩子要结婚,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不应该读书。教育和婚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一个人可以在结婚的同时继续追求教育。
- 指出逻辑谬误:
- 这个三段论犯了“不当概括”的逻辑谬误,即从一个错误的或者不具代表性的前提推广到一个普遍的结论。
- 它还犯了“偷换概念”的谬误,将“结婚”和“读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 提供反例:
- 可以提供反例来证明结论的错误。例如,许多已婚女性都是大学毕业生,并且继续在婚后进行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
- 得出结论:
- 由于大前提的错误和逻辑形式的无效,这个三段论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推理是无效的,应该被证伪。
常见的论证错误
- 诉诸暴力 ``` “诉诸暴力”(Appeal to Force)是一种逻辑谬误,也称为“诉诸武力”或“强权逻辑”。这种谬误出现在论证中,当一个人不是通过提供合理的论据或证据来支持其观点,而是通过威胁或使用暴力、强制手段来迫使他人接受其观点或立场时。
特点:
- 非理性:诉诸暴力忽略了理性讨论和证据的重要性。
- 强制:它依赖于强制或威胁,而不是逻辑或证据。
- 滥用权力:通常涉及到权力的滥用,以压制反对意见。
示例:
- 政治领域:一个政权可能通过压迫和恐吓来维持其权力,而不是通过民主程序或公民的同意。
- 个人争论:在争论中,一个人可能会说:“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你就会受到伤害。”这是一种通过威胁来迫使对方屈服的行为。
为什么这是一种谬误:
- 忽视论证:它不提供任何支持观点的实质性论证。
- 道德问题:使用暴力或威胁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侵犯了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 不可持续:基于恐惧的论证可能暂时有效,但不会建立长期的理解和接受。
如何反驳诉诸暴力的论证:
- 指出谬误:明确指出对方使用了诉诸暴力的逻辑谬误。
- 要求证据:要求对方提供支持其观点的合理论据或证据。
- 强调理性讨论:提倡通过理性讨论和开放的对话来解决分歧。
- 揭露后果:指出诉诸暴力的长期后果,如不信任、反抗和关系破裂。
诉诸暴力是一种在逻辑和道德上都受到质疑的论证方式,它破坏了建设性和理性的对话环境。在任何寻求真理和公正的讨论中,都应该避免使用或接受这种论证方式。
- 诉诸怜悯
诉诸怜悯(Appeal to Pity)是一种逻辑谬误,它通过激发听众的同情心来替代有效的论证。这种谬误通常发生在人们试图说服他人时,他们不是通过提供有力的论据或证据,而是试图唤起听众的怜悯或同情心。
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律师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客户的清白,他们可能会尝试让陪审团对客户产生同情。律师可能会说:“我的客户已经经历了很多。他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如果他被判有罪,他的家庭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里,律师并没有讨论法律或案件的事实,而是在试图操纵陪审团的情感。
诉诸怜悯的谬误在逻辑上是无效的,因为它忽略了决策应该基于事实和理性的原则。诉诸怜悯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被合理使用,比如在讨论与人类苦难直接相关的议题时,情感可能会在理解他人观点时发挥合理作用。然而,当它被用作支持论点的唯一手段,尤其是在需要逻辑和证据的情况下,它就成为了一种谬误。
为了避免诉诸怜悯的谬误,我们应该专注于提供有力的证据和逻辑论证来支持我们的观点。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诉诸怜悯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产生影响,但决策过程应该基于事实和理由,而不是情感操纵。
- 稻草人谬误(被对方扭曲我方的话)
当你发现对方在辩论中使用了稻草人谬误时,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反驳:
- 明确指出谬误:
- 直接指出对方歪曲了你的论点,并正在攻击一个不存在的立场。
- 重申你的原始论点:
- 清楚地重新陈述你的原始论点,以便听众可以了解你的真实立场。
- 展示差异:
- 指出对方所攻击的论点与你的实际论点之间的差异。
- 提供证据:
- 提供证据或引用你之前的言论,以证明对方的指控是歪曲的。
- 请求澄清:
- 要求对方澄清他们是如何得出他们所攻击的结论的。
- 引导对方关注实际论点:
- 邀请对方回到你的原始论点,并就这个论点进行讨论。
- 避免反击:
- 不要陷入对方的陷阱,不要对他们的稻草人进行反击,这样只会让辩论偏离主题。
- 保持冷静:
- 保持冷静和专业,不要让情绪影响你的回应。
- 请求第三方评估:
- 如果可能,请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哪一方的论点被歪曲了。
- 使用逻辑和理性:
- 用逻辑和理性来反驳对方的论点,而不是诉诸情感。
示例反驳:
假设对方错误地声称你主张“禁止所有的枪支”,而你实际上主张的是“对枪支购买进行更严格的背景调查”。
- 指出谬误:“你似乎误解了我的立场。我从未主张禁止所有枪支。”
- 重申论点:“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实施更严格的背景调查,以确保枪支不会落入不负责任的人手中。”
- 展示差异:“我提倡的是安全措施,而不是全面的禁令。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 提供证据:“正如我在之前的讨论中提到的,我的立场是基于……的研究和数据。”
- 请求澄清:“你能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得出我主张禁止所有枪支的结论的吗?”
- 引导关注实际论点:“让我们回到讨论的真正议题上,即如何通过背景调查来减少枪支暴力。”
- 避免反击:“我不会对你歪曲的论点进行反击,但我坚持我的原始论点。”
- 保持冷静:“让我们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 请求第三方评估:“在场的各位,你们认为我主张的是全面禁止枪支吗?”
- 使用逻辑和理性:“研究表明,实施背景调查可以有效地减少枪支暴力事件。”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有效地反驳对方的稻草人谬误,并引导辩论回到一个更加合理和建设性的方向。 ```
什么是辩论
辩论中说服第三方的重要性,而不是试图直接说服对方辩友。
-
辩论与讨论和请求的区别:讨论和谈判的权利在双方,而辩论的权利在第三方。
-
辩论的权力分割:在讨论中,双方共同决定讨论的方向和内容。在谈判中,请求方需要说服对方,权力在被请求方。而在辩论中,权力在于第三方,即评委或观众。
-
面向对方辩友的错误:许多辩手错误地面向对方辩友进行辩论,试图说服对方。
-
对方辩友不可能被说服:因为如果对方辩友被说服,就意味着他们输了辩论。
-
辩论的策略:辩手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说服第三方,即评委或观众,而不是对方辩友。
-
辩论的目的是影响评委:辩手应该将自己置于评委的角度,考虑如何通过逻辑和证据来说服评委。
-
辩论与真理的关系:辩论的目的不是寻求真理,而是让人相信你找到了真理。
辅助轮
- 方便的四辩稿模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N411a7FN/?vd_source=0ef48813ff1b3337d4dd29576bfebc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