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的话,你会打的跟那什么似的

怎么打辩论

辩题分类

辩论的准备 以立论为重点

1. 准备解题 定义

  1. 10分左右 记录第一时间的想法 跳出预设立场
  2. 资料收集
    • 百度 谷歌
      • 政府报告 权威媒体 善用精确搜索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 b站视频 自媒体解读 过去的辩论视频等
    • 小红书 知乎 寻找例子 场景化碎片化生活化的解读 引用最好表原文出处 方便后续找
    • 知网论文
  3. 解题 定义
    • 拆解题目的关键词 切入点 比如城市和农村谁更孤独 从城乡发展/个人感受切入 立场思考也会不同
    • 要对讨论环境做切割
    • 定义
      • 内涵
        • 词典里怎么讲的 可以引用
      • 外沿
        • 归纳 往外延伸 比如 说贫穷 多少算贫穷
      • 公平性
        • 定义是中性的留下辩论空间最好
        • 如果有偏向 一定要给出合理的理由
        • 定义越偏 立场越难守住 重要的是说服力
    • 解题 –定义切割
      • 范围切割 讨论范围内
      • 定义的切割 合理的解释定义 比如偶像真的一定有狂热粉丝吗

2. 论点判准价值

3. 设计架构

4. 攻防 战场问题

5. 赛前准备

三段论(逻辑学基础)

范畴 AEIO的命题分类方式

范畴AEIO是传统逻辑学中对命题的一种分类方式,它包括四种基本的命题类型:

1. **A命题**(全称肯定命题):表示“所有S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的所有成员都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2. **E命题**(全称否定命题):表示“所有S不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的所有成员都不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所有的气体都不是液体”。

3. **I命题**(特称肯定命题):表示“有的S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中至少有一个成员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有的鸟类是会飞的”。

4. **O命题**(特称否定命题):表示“有的S不是P”的命题,即认为某个类别中至少有一个成员不具有某种属性。例如,“有的鸟类是不会飞的”。

这四种命题类型是构建逻辑推理和三段论的基础。在逻辑学中,通过这些命题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有效的推理形式。例如,从“所有S是P”和“有的S是Q”可以推出“有的P是Q”,但这种推理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需要遵循特定的逻辑规则。

判断三段论正误

要判断一个三段论是否正确,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

1. **项的数量**: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必须恰好包含三个不同的项。

2. **中项的周延性**:中项在前提中至少有一次是周延的(即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3. **前提的形式**:三段论的有效性取决于前提的形式是否符合有效的逻辑结构。

4. **结论的形式**:结论必须遵循从前提中得出的有效逻辑形式。

5. **避免非法形式**:必须避免一些逻辑上不允许的形式,比如“四项错误”(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项)。

6. **避免歧义**:项必须在整个推理过程中保持相同的意义。

7. **避免倒置**:中项不能同时作为两个前提的主项或谓项。

8. **避免无分配**:如果一个项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它在结论中也不能是周延的。

一个三段论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每个前提和结论都是一个标准形式的命题(A、E、I、O)。例如:

- **大前提**:所有M是P(A型命题)
- **小前提**:所有S是M(I型命题)
- **结论**:所有S是P(A型命题)

  1. 识别三段论的组成部分
    • 大前提:结婚不用读书。
    • 小前提:女孩子要结婚。
    • 结论:女孩子不要读书。
  2. 分析前提的有效性
    • 大前提“结婚不用读书”是一个错误的全称命题,因为它假设了所有结婚的人都不需要读书,这显然是不准确的。结婚是一个法律和社会的契约,而读书是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 检查中项的周延性
    • 在这个三段论中,“结婚”作为中项,但在大前提中并不是周延的,因为它没有涵盖所有结婚的人。大前提只是一个错误的假设,而不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4. 检查形式的有效性
    • 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所有A非B,所有C是A,所以所有C非B。
    • 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形式,因为它从一个错误的全称命题(大前提)出发,试图推导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5. 分析结论的合理性
    • 结论“女孩子不要读书”是基于错误的前提得出的,即使女孩子要结婚,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不应该读书。教育和婚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一个人可以在结婚的同时继续追求教育。
  6. 指出逻辑谬误
    • 这个三段论犯了“不当概括”的逻辑谬误,即从一个错误的或者不具代表性的前提推广到一个普遍的结论。
    • 它还犯了“偷换概念”的谬误,将“结婚”和“读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7. 提供反例
    • 可以提供反例来证明结论的错误。例如,许多已婚女性都是大学毕业生,并且继续在婚后进行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
  8. 得出结论
    • 由于大前提的错误和逻辑形式的无效,这个三段论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推理是无效的,应该被证伪。

常见的论证错误

特点:

示例:

为什么这是一种谬误:

如何反驳诉诸暴力的论证:

诉诸暴力是一种在逻辑和道德上都受到质疑的论证方式,它破坏了建设性和理性的对话环境。在任何寻求真理和公正的讨论中,都应该避免使用或接受这种论证方式。

- 诉诸怜悯

诉诸怜悯(Appeal to Pity)是一种逻辑谬误,它通过激发听众的同情心来替代有效的论证。这种谬误通常发生在人们试图说服他人时,他们不是通过提供有力的论据或证据,而是试图唤起听众的怜悯或同情心。

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律师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客户的清白,他们可能会尝试让陪审团对客户产生同情。律师可能会说:“我的客户已经经历了很多。他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如果他被判有罪,他的家庭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里,律师并没有讨论法律或案件的事实,而是在试图操纵陪审团的情感。

诉诸怜悯的谬误在逻辑上是无效的,因为它忽略了决策应该基于事实和理性的原则。诉诸怜悯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被合理使用,比如在讨论与人类苦难直接相关的议题时,情感可能会在理解他人观点时发挥合理作用。然而,当它被用作支持论点的唯一手段,尤其是在需要逻辑和证据的情况下,它就成为了一种谬误。

为了避免诉诸怜悯的谬误,我们应该专注于提供有力的证据和逻辑论证来支持我们的观点。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诉诸怜悯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产生影响,但决策过程应该基于事实和理由,而不是情感操纵。

- 稻草人谬误(被对方扭曲我方的话)

当你发现对方在辩论中使用了稻草人谬误时,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反驳:

  1. 明确指出谬误
    • 直接指出对方歪曲了你的论点,并正在攻击一个不存在的立场。
  2. 重申你的原始论点
    • 清楚地重新陈述你的原始论点,以便听众可以了解你的真实立场。
  3. 展示差异
    • 指出对方所攻击的论点与你的实际论点之间的差异。
  4. 提供证据
    • 提供证据或引用你之前的言论,以证明对方的指控是歪曲的。
  5. 请求澄清
    • 要求对方澄清他们是如何得出他们所攻击的结论的。
  6. 引导对方关注实际论点
    • 邀请对方回到你的原始论点,并就这个论点进行讨论。
  7. 避免反击
    • 不要陷入对方的陷阱,不要对他们的稻草人进行反击,这样只会让辩论偏离主题。
  8. 保持冷静
    • 保持冷静和专业,不要让情绪影响你的回应。
  9. 请求第三方评估
    • 如果可能,请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哪一方的论点被歪曲了。
  10. 使用逻辑和理性
    • 用逻辑和理性来反驳对方的论点,而不是诉诸情感。

示例反驳:

假设对方错误地声称你主张“禁止所有的枪支”,而你实际上主张的是“对枪支购买进行更严格的背景调查”。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有效地反驳对方的稻草人谬误,并引导辩论回到一个更加合理和建设性的方向。 ```

什么是辩论

辩论中说服第三方的重要性,而不是试图直接说服对方辩友。

  1. 辩论与讨论和请求的区别:讨论和谈判的权利在双方,而辩论的权利在第三方。

  2. 辩论的权力分割:在讨论中,双方共同决定讨论的方向和内容。在谈判中,请求方需要说服对方,权力在被请求方。而在辩论中,权力在于第三方,即评委或观众。

  3. 面向对方辩友的错误:许多辩手错误地面向对方辩友进行辩论,试图说服对方。

  4. 对方辩友不可能被说服:因为如果对方辩友被说服,就意味着他们输了辩论。

  5. 辩论的策略:辩手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说服第三方,即评委或观众,而不是对方辩友。

  6. 辩论的目的是影响评委:辩手应该将自己置于评委的角度,考虑如何通过逻辑和证据来说服评委。

  7. 辩论与真理的关系:辩论的目的不是寻求真理,而是让人相信你找到了真理。

辅助轮